2020年6月11日星期四

上周末,朋友打来,说自己遇上了网络骗子。

俩人聊了一整天,交谈甚欢,但第二天对方就开始上演需要钱的桥段。自己自然看穿了一切,没上当,但就是惋惜,本以为上天眷佑轮到自己了,天降良缘。

听着朋友的心情,一瞬间 也想起自己第一次遇到网络骗子的情况。那种「早知道有猫腻,但始终玩下去,直到对方亮底牌 才肯醒;醒了过后,一直惆怅它不是真的」的心情,如出一辙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「你不要以为自己没有被骗、一眼就识破了,然后就这样抹过去——实际上,你已经被骗了。

现在这些骗局 这么粗糙,求的根本不是突破人的智商,而是利用人情感的缺口。依附在我们心里的某个缺口或软肋,让我们想要相信、不想抗拒。

你会在这样的事情之后,有这么大的心理波动,还刻意打给我,其实就说明了 你情绪上已经上钩。从某个角度上,你是它们瞄准的人群,只是这次的饵不够诱人,也埋得不够深。

而且可骗的,不止是财;可失去的,还有色、感情、青春。事实上,你已经被骗了——这一次,被骗了一天的时间,和一份或深或浅的心情。至于下一次,不知道。

这经历,与其当作 自己凭智商躲过了,倒不如看作 自己情感确实入套了,借此好好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心。」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聊着聊着,我猛然想起另一件我曾经做过的荒唐事。#不聊起的话还真的忘了 #记忆越来越靠不住

四五年前,我留意到一个身世惨绝人寰,惨到特别令人心疼,但又从来表现得轻描淡写的网友,后来 转到Line上。对方也从来没讨过同情,都是我自己主动关心。有一次,忘了具体什么事,对方又发生了一些世纪末悲剧,出于担心,我在不知道住址 同时又失联的情况下,贸然开下森美兰。

最后,我也没白跑一趟,俩人碰了一面,我也才认识到⋯⋯这世道 竟然有人纯粹以经营蓝色生死恋般的人设为乐,也不打算以此兑现。 #至少我掏心掏肺的关心都没利用

过去,我是有这样一个「为了维持 对世界的想象、对自己的期望,不顾一切」的阶段——这也是我当时一个可趁的软肋。#其他荒唐事例就不说了我睿智的形象还是要维护一下(捋须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这通电话后的两天,公园健身课上,学员正好神来一问,问起了这文中朋友——说来,这宇宙电波也真是够诡异,他们俩并不相识,学员纯粹是从我过去的文章 对这朋友留下印象,而朋友上一次打给我已经是三四个月前。

沿着网路骗子,我们聊起 前阵子一度很流行的行骗手法:掰故事讨路费——记忆中,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被骗钱的情境,而且还是在美国,2012年。当然,这戏码后来也陆续发生过好多遍,是让我奉上现金最多次的骗招。(白眼+中指

我接着 又想起了2017年,有一次 我在学校附近的mamak吃着午餐,一对兄妹走上前来,跟我说到那换汤不换药的故事——始末有所不同,但总是需要路费回家。

见惯这场面,我说,不如我载你们回去吧,或者如果你们不放心我这个陌生人,我让警察叔叔送你们回家。接着 哥哥以一些我听不懂的理由,说他们十分钟后再回来,然后带着妹妹转身就走。这时,我已经大致认定 这是行骗无误了,不过临走前,担心万一他们若真回头,我委托了二十块给摊主。不过隔一天,摊主把二十块退还给我了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比起个人金钱和精神上的损失,行骗更让我忿懑的是,它们消耗着公共信任。每一次行骗,其实都在让社会每一个人的心中多一份猜疑、少一分美好。

被各种行骗一再辜负后,我们为社会、为自己开出了怎样的答案——是坚持买单,还是不再信任,或怎样折衷?

没有评论

发表评论

© 岛与树的向往
Maira Gal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