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20日星期二

Reciprocity

The moment I could look beyond the principle of reciprocity, is the moment I recognize that I value the person higher than myself. It doesn't necessarily have to happen; it's not wrong or bad when it doesn't. But I do like it when it happens.

2016年12月10日星期六

Palace

最堅硬的自信 不是來自身邊的人告訴你 你有多好多棒,而是你自己的手堆出了多少 你想推翻都推翻不了的城堡。

2016年5月13日星期五

Self pleaser

最大的付出不是為別人,而是對自己。

記得有很長一段歲月,我一直掙扎於「被人記得」這件事,於是我配合、我委屈、我付出,可是無論我怎麼付出、怎麼被朋友稱作最瞭解自己的人,總在那些歡樂的時候,我要被其他更有趣的死黨代入。「有事鍾無艷,無事夏迎春」一時成為了我的夢靨。最後,當我改為對自己付出,一定程度上成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、懂得了肯定自己,對方是不是危難時節才向我靠岸,無事不登三寶殿這件事,卻是一點也不重要了,反而覺得 甚至慶幸那是自己充分的價值。

這有點像上星期一次(我缺席的)學校會議上 校長談到的「interested vs interesting」——大意是說,「對自己感興趣」比「讓自己(對別人)變得有趣」重要得多。對自己感興趣,加緊努力,有麝自然香,一個人終會找到自己的觀眾;讓自己變得有趣、被愛,付出、討好,最終,也許只會落得一個廉價的展覽品。

我相信這個世界確實有著天生以取悅別人為快樂泉源的人格,惟 這些年來不管是身邊哪一個people pleaser的朋友,最終也沒有辦法貫徹一早「以取悅對方為樂、不求回報」的聲明,沒有辦法逃離「怨艾對方」的結局。

付出的前提想著是自己,那麼結果無論是成或敗、怎麼不如預期,或許就不會將責任轉嫁、讓情緒變餿、對結果苛求,而是懂得為自己的勇敢和付出,感到驕傲。
© 岛与树的向往
Maira Gal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