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6月18日星期四

One true heroism

「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,依然热爱生活。」
上个星期,朋友圈上 琦姐同事发了这句话,一瞬间震撼到我——一缓过神,立马抄进笔记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
简单的一句,却浓缩了几个颇深的内容。 【英雄,代表的是值得被推崇、拥戴的事物】
  1. 如果这世界只需要一种英雄、一种被推崇的美好,那就是 热爱生活的人们。
  2. 至于其他社会价值下的美好,像是忠孝仁义、贴心、能干等等,因人而异,没那么绝对 需要被当成英雄。
  3. 热爱生活,从根本上,能调动出其他社会价值的美好,同时却不需要把它们变成枷锁。
  4. 不过热爱生活,不只是建立在天真的苍白之下,而是经过世界的冲击、悲难的洗刷,而屹立不倒。
  5. 如此一来,热爱生活似乎也成了另一种教条——但它配得上。毕竟不爱生活,人也似乎没有非得活着的必要。从另一面想,把生命带到世上,养育、教育,第一条初衷,应该是让孩子爱上生活、留恋生活。


这些,同时也是我这些年整理的人生观里,重要的一角——这也是为什么「热爱生活」成了SPACEducation的三核之一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那天和朋友 简单分享了这句话,朋友歪嘴、不甚认同,但没来得及讨论——对于这句话,你的感受和理解又是什么?认同或不认同 在哪?

2020年6月11日星期四

上周末,朋友打来,说自己遇上了网络骗子。

俩人聊了一整天,交谈甚欢,但第二天对方就开始上演需要钱的桥段。自己自然看穿了一切,没上当,但就是惋惜,本以为上天眷佑轮到自己了,天降良缘。

听着朋友的心情,一瞬间 也想起自己第一次遇到网络骗子的情况。那种「早知道有猫腻,但始终玩下去,直到对方亮底牌 才肯醒;醒了过后,一直惆怅它不是真的」的心情,如出一辙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「你不要以为自己没有被骗、一眼就识破了,然后就这样抹过去——实际上,你已经被骗了。

现在这些骗局 这么粗糙,求的根本不是突破人的智商,而是利用人情感的缺口。依附在我们心里的某个缺口或软肋,让我们想要相信、不想抗拒。

你会在这样的事情之后,有这么大的心理波动,还刻意打给我,其实就说明了 你情绪上已经上钩。从某个角度上,你是它们瞄准的人群,只是这次的饵不够诱人,也埋得不够深。

而且可骗的,不止是财;可失去的,还有色、感情、青春。事实上,你已经被骗了——这一次,被骗了一天的时间,和一份或深或浅的心情。至于下一次,不知道。

这经历,与其当作 自己凭智商躲过了,倒不如看作 自己情感确实入套了,借此好好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心。」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聊着聊着,我猛然想起另一件我曾经做过的荒唐事。#不聊起的话还真的忘了 #记忆越来越靠不住

四五年前,我留意到一个身世惨绝人寰,惨到特别令人心疼,但又从来表现得轻描淡写的网友,后来 转到Line上。对方也从来没讨过同情,都是我自己主动关心。有一次,忘了具体什么事,对方又发生了一些世纪末悲剧,出于担心,我在不知道住址 同时又失联的情况下,贸然开下森美兰。

最后,我也没白跑一趟,俩人碰了一面,我也才认识到⋯⋯这世道 竟然有人纯粹以经营蓝色生死恋般的人设为乐,也不打算以此兑现。 #至少我掏心掏肺的关心都没利用

过去,我是有这样一个「为了维持 对世界的想象、对自己的期望,不顾一切」的阶段——这也是我当时一个可趁的软肋。#其他荒唐事例就不说了我睿智的形象还是要维护一下(捋须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这通电话后的两天,公园健身课上,学员正好神来一问,问起了这文中朋友——说来,这宇宙电波也真是够诡异,他们俩并不相识,学员纯粹是从我过去的文章 对这朋友留下印象,而朋友上一次打给我已经是三四个月前。

沿着网路骗子,我们聊起 前阵子一度很流行的行骗手法:掰故事讨路费——记忆中,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被骗钱的情境,而且还是在美国,2012年。当然,这戏码后来也陆续发生过好多遍,是让我奉上现金最多次的骗招。(白眼+中指

我接着 又想起了2017年,有一次 我在学校附近的mamak吃着午餐,一对兄妹走上前来,跟我说到那换汤不换药的故事——始末有所不同,但总是需要路费回家。

见惯这场面,我说,不如我载你们回去吧,或者如果你们不放心我这个陌生人,我让警察叔叔送你们回家。接着 哥哥以一些我听不懂的理由,说他们十分钟后再回来,然后带着妹妹转身就走。这时,我已经大致认定 这是行骗无误了,不过临走前,担心万一他们若真回头,我委托了二十块给摊主。不过隔一天,摊主把二十块退还给我了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比起个人金钱和精神上的损失,行骗更让我忿懑的是,它们消耗着公共信任。每一次行骗,其实都在让社会每一个人的心中多一份猜疑、少一分美好。

被各种行骗一再辜负后,我们为社会、为自己开出了怎样的答案——是坚持买单,还是不再信任,或怎样折衷?

2020年6月10日星期三

自省

某一次,琦姐提到学校的博士班——明明上的只是企业管理、无关心灵成长,但奇怪,不少同学一开口,就流露着生命觉醒的状态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「或许是伴随学习的一种自然状态吧。习惯思考,也就经常沉淀。」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说完,脑中闪过另一种解释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「⋯⋯ 可能 和内向也有些关系。」
「为什么外向的人沉淀少?」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「外向的人,更偏好跟世界互动,从外吸收能量;内向的人,更倾向跟自己相处,由内提炼能量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换在过去,人的生活相对平缓,平时人再外向,也有足够的时刻,静下来 直面自己,消化与沉淀,不至于被花花世界缠住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但现在,随着信息越来越通达而喧嚣、世界越来越绚烂而浮躁,环境的能量复杂了、紊乱了,同时那些原来有的沉淀空间和机会 却被挤压、蚕食掉了。人,只有越来越躁动。」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一年前 某一篇写到,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坏,至少没那么坏,美好与崩坏 其实都在增加——只是 外来信息变得更发达,发达得 超过了我们的掌控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「更多,不代表更好。」再好的事,超过自己的消化与吸收,反而伤害了生活的幸福和质量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眼见,这个时代只会越来越喧闹;内向,或许会从劣势,渐渐转化成某一种生存的优势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注:
无巧不成书,隔一天,美国闺蜜也聊起了类似的事情。#几乎又像是被人工智能窃听一样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「为什么 人那么懒于往自己心里探,了解自己、内省自己?明明好处很多。」她好奇,为什么在过去人类的进化中,我们没有形成这样的优胜劣汰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「过去的生存环境,不足以体现「沉淀和内观」的优势,就算有优势,也被其他特质的优势给挤压、淹没了——但未来,或许真的会迎来这个趋势。」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前阵子 另一个朋友也说,她最近读的书预测,未来会是self awareness的时代——让我联想到,欧洲一些学校 也开始在课堂上融入自我意识的内容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不清楚 这些预测/现象背后的根据是什么,但我想,除了「喧嚣与沉淀」,「人工智能的崛起」或许也是一个关键的时代契机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人的最大优势,从来就是自主意识,和由此衍生的创造性、独立性——如果人的自我觉察弱,被情绪、欲望、舆论、环境等等主宰,那对比被系统操控的人工智能,我们还剩下多少不同?而这不同,还是不是优势?
© 岛与树的向往
Maira Gal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