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7日星期日

因爲眼界窄才稀罕

年多前的台灣之行,某家民宿錯把我帶去的白毛巾給收去了,我離開的時候自然是把他家一條白毛巾牽走,但這是一個沒天良的交換——他家的毛巾既厚又軟,吸水性更好,幾乎是我用過最舒服的毛巾,我根本就是以玻璃換金鑽。

不過接著不到兩個月,我就把它給落在了遠房親戚家裡,後會無期了。偶爾路經商場,都是相去甚遠的質地,直覺下總是暗歎 再難找到那種飯店級別的毛巾。 (再說下去我真的會被瞪說有強迫症)

可是真的嗎?真的再碰不到了嗎?

只因為不逛街、少見識,各種事物總是覺得稀罕,什麼美好都是不可遺失的唯一,然後莫名其妙投注一堆不必要的情感,捨不得、放不下。捨得,不是擁有時對當下恣意妄為,而是錯失時對未來保持信賴。

遇人也是一樣。

2017年5月4日星期四

重要嗎?

很多時候,知道過去的答案不會改變未來的結局和輪廓,於是漸漸跳過疑問,不再好奇。

2017年4月24日星期一

渴愛

說我挑,我不否認,但也不是我能控制的事。

一般時候 我算是蠻努力地經營人生,讓生活更獨立、更具價值,能讓我停下腳步 去關注和另一個人的關係,這樣的人不多,而且這幾年像是越來越少——儘管一出現往往都是讓我難以招架。但這樣的事 靠的更是緣分和感覺;我的腦袋沒有多少話語權。

就這樣,這樣一年也未必出現一個的緣分,總是在稚嫩的自己一個失誤 就被自己錯過。我不介意犯錯,也不是沒勇氣承擔後果,只是有時候會不禁納悶,照這樣的龜步 到底什麼時候 才能把裡面的潛規則搞懂學精、把感情的進退張弛練習透,而不再錯過。

忘了哪個朋友說的,我在學問工作上或許強悍,但在感情上就是個白癡。

有時候不知不覺長大成一個被學生視作榜樣的大人,最大的遺憾是,錯過了那段痛喊哭訴,即便表露脆弱、期望理解也不會不堅強的歲月。

大了,就是寫一篇這樣的東西都覺得懦弱罪惡。

2017年4月9日星期日

感慨

開著車,很多路 看著從緣分走到淚痕,再從淚痕走到掌紋,覺得生命很玄、時間很妙。

Self-worth

打從蠻小,骨子裡我就是一種與世無爭的樣子;我好強,但是不喜歡和人爭鬥,更常是窩在自己的世界裡和自己較勁。很多的職務和資格,若不是對方認定了自己,自己也不想踏出去為自己主動爭取——但不爭取,說穿,其實也是不敢爭取,不敢承受 爭取不果的受挫受拒感,打從深處地不自信。

長大了,累積了,歷練了,自信了,一定程度肯定了自己的價值與籌碼,偶爾工作上需要挺身與人競爭的時候,漸漸能不畏爭取,暗藏一副「最後不是我也沒關係」的底氣。「天下之大,沒有不能容我貴我的地方;提升實力是硬道理。」常常,我是這樣保持平常心。

但情感關係上,除了那唯一一次,我始終無法適應競爭;感知到競爭,我不會生氣,也不會過多表示、爭取,而是安靜退讓等待。我是知道的,自己言行上的特立獨行肯定不是最讓人相處上舒服的個性,我的追求,也不是讓人了解和共鳴的,至少在這個環境裡。我沒有什麼籌碼(雖然我不斷地去企圖增加)去說服或影響別人 接受甚至欣賞我的堅持、稜角和缺陷。或許因此,我不想打沒把握的仗,而寧可在自己的世界裡修行,等待一個確定需要我的人。不是不相信自己好,只是不相信自己的好被需要——而這樣越是想證明於別人,往往卻是 越歪曲了自己。我不喜歡這樣。

所以我還在逃。但總希望有一天,我也可以積累夠底氣,在感情上自由揮灑。

不管怎樣,說得再直接點,這些遲疑或果敢,不外乎是來自於:日久建立的自我認同 能撐得住多少 受挫時的自我質疑;而對一件事、一個人的嚮往,又能夠讓你甘願承受多少的痛苦。

2017年4月6日星期四

棄之可惜

在任何一種關係里,當雙方自認為給了對方足夠的暗示,而坐等對方轉變或醒悟,這個關係,其實也已經半隻腳踩進它的終點。

不是說它因此就非結束不可,而是雙方已經可以接受了它的不存在。雙方「做到這就夠,剩下都是對方的責任」的姿態,已經說明了這段關係對於各自的價值就在那裡:它再大不過自尊、撐不起付出、捉不住勇氣,值不得時間和改變。

但即便如此,即便知道那是自己可以失去的東西,到走丟的份上的時候,人總還是要例行遺憾一番,遺憾或甚至指責對方 怎麼不願意多走一步——不是因為少了一份自己多在乎的東西,而是因為多了一份明白,「噢,原來自己沒那麼重要。」

2017年3月23日星期四

不抗拒彎路

人往往就是要有點 看不開的執念和糾結,才有那 止不住的衝勁和拼搏。什麼都想透了、看化了,也就缺少了一點 朝目標視死如歸的決心。它或許是不知天高地厚、瞎折騰的傻勁,但也可以是 熬得金石為開的堅定。

現代人 或許就缺這一塊。太懂得明哲保身,太著急全身而退,或許更敏於付出效益,我們老是有意無意 過早地比對辛勞和回報,衡量成敗的概率和風險,連年少莽撞、輕狂的積累也省下了。

趁年輕力盛,多糾結、多拼搏,能消耗時且消耗,能積累時且積累,不抗拒彎路,不害怕落空,不著急長大。

致自己。

2017年1月31日星期二

宗教的盲點

半年前 和一個在國外泡了兩年剛歸來的武則天朋友 聊及宗教的時候,我說了一個自己的主張,最後達到了這個共識:
「伊斯蘭教的瓶頸 不在於它本質的教義(基督教原始的教義 同樣不乏其偏執迂腐的地方),而是在於它恰巧身處的地域 封閉的人文環境(相對於 個人主義崛起的歐洲社會),決定了社會對它的詮釋,更直接限制了它的與時並進。」

半個月前 和欣柔再聊到宗教的時候,我卻是直接把心裡另一半的話 給說了:
「但其實諷刺的是,基本上一旦宗教曉得了與時並進、選擇了調整戒律條規,就意味著神的旨意可以選擇性(不)遵從,那麼在信徒心裡,神,到底還是神嗎?」

2017年1月11日星期三

Le Pont Boulangerie



趁欣柔回美前再聚。本來應該是老夫請客,結果這老娘婚宴後豪氣風雲 說要請客,我也不阻撓她 😝

就可惜 這一餐也沒留下多好吃的回憶。

注:
上面那道 中間是開心果醬,氣香味濃(可是不知道該怎麼吃);下面那道,則令人失望,布丁與冰淇凌 味道上的搭配缺乏顆粒和衝突感,使到逼人的香氣顯得甜膩。
© 岛与树的向往
Maira Gall